發新話題
打印

壓力過大的10種表現你中了幾個?四個小方法讓你喘口氣!

壓力過大的10種表現你中了幾個?四個小方法讓你喘口氣!

壓力過大的十種表現,是不是也說中了你?德州撲克術語英文

來看看你是否遭遇了以下這些狀況:

在工作日彷彿是被上緊了發條的鐘錶般馬不停蹄,但一到周末就渾身乏力,懶得動彈。

常常感覺全身痠痛,尤其是肩頸、腰、臀、背等部位;很容易就出現腹瀉等腸胃不適的狀況,或者頻繁感冒。

性欲明顯下降,無論是面對伴侶還是其他可能引起快感的刺激,內心(身體)都「毫無波瀾」。

莫名變得特別喜歡吃甜食及各種高熱量的食物。

習慣性拖延,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上的事務,都總要是拖到死線(deadline)來臨前才著手處理。

與他人相處時總是帶有攻擊性,敏感,很容易把他人一句再平常不過的言辭,當作是對自己的責難。

四種應對壓力的模式
壓力的存在,從來都不是單純負面的。事實上,它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有的,對人類存活有著重要的意義。人在受到威脅或刺激時,身體的交感神經系統會被啟動,並開始釋放大量的壓力荷爾蒙。使得身體處於緊張的狀態之下,此時,人的心跳會加速,肌肉會變得緊繃,血壓上升,呼吸變得急促,感官變得敏銳。
對壓力的反應,使得人的注意力與精力得以集中,加快了回應的速度,在弱肉強食的時代,為自己尋得「一線生機」。這是人類能夠在大自然的叢林法則下存活、繁衍的重要原因。

一直以來,社會大眾與研究者們都認為,人們在壓力狀態下會做出「戰」或「逃」的選擇,或者投入戰鬥,或者轉身逃跑。近年來逐漸有研究者指出,除了「戰」或「逃」,人們還會出現兩種反應—「僵住不動」或「服從」(freeze or fawn)。

在僵住不動或服從的狀態下,與戰或逃時的反應不同。此時,血壓下降,行動與聲音都被抑制,看上去可能如同昏死一般,像在表示投降和服從。一方面人們可能因此逃過一些只對活物感興趣的獵食者的捕殺;另一方面,處於這種僵死的狀態時,也有助於減少可能的失血量和痛苦感。

在現代社會,這四種人體德州撲克術語英文的神經壓力反應被沿襲下來,成為人們應對壓力的主要模式。

1.戰鬥
在面對壓力時,一些人會進入戰鬥模式。比如,遇到棘手的新計畫時,他會不分晝夜地加班,一絲不苟地完成任務,拚盡全力地達成目標。戰鬥的應對模式,即為人們化壓力為動力,最終戰勝困難,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2.逃跑
人們也可能在面對壓力時選擇放棄或逃離。比如,當新的職位充滿了挑戰和困難時,有些人就可能會主動選擇放棄升職的機會。儘管很多人把放棄或逃離看得很負面,認為這是意志力不足、不求上進,或懶惰的象徵,但其實有時候,逃跑能讓人避免在壓力面前過度堅持而屢屢受挫。

3.僵住不動
當發現眼前的困難過於強大時,兒時的我們可能會哭到昏睡,出現所謂的「斷片」,這就是我們在以僵住不動的模式應對壓力。成年後,這種模式則表現為疲乏感或者嗜睡。比如,有些人會在壓力來臨且尚未做出行動前,就感到疲憊。

不過,這種疲乏感並不是逃避—不是主動做出,而是被動感受到的。這種應對機制,能讓人們感覺自己在壓力的情境中「消失」了,彷彿痛苦也隨之消失。

4.服從
人們在應對日常壓力時,還會表現出對壓力源的服從,即為給自己帶來壓力的事或人妥協、尊崇或討好。在一些情況中,能夠趨利避害,達成目標。

現實生活中,壓力的來源可能是複雜多樣的,每個人需要根據情境,靈活運用不同模式來應對壓力,才能最大程度減低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也就是說,當有希望戰勝壓力時,他需要全力以赴,為實現目標而爭取(戰);當努力可能帶來更大的傷害時,他要能果斷選擇放棄(逃);當壓力過大時,可以多給自己一些時間休息(僵住不動);當自己感到不知所措時,他也需要和壓力源交流溝通,了解壓力源(服從)。

但如果總是單一使用某一種模式,應對生活中所有壓力,就很可能會為壓力所困。下面我們德州撲克術語英文有哪些會結合家庭教養方式,具體介紹單一應對模式帶來的問題。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