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憑直覺:也許你沒有察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選擇往往都源自一種「即興購買」impulse buying ,第一印象很重要。一個「烏煙瘴氣」令你感覺不良好的靜坐課程,在先入為主的情況下,實難得你垂青。
2. 達成目的:靜坐種類繁多,瑜伽、冥想、打坐、修襌等等,性質很類似,但細分起來就有很大分別,尤其是靈性層面方面。且看自己的需要是強身健體、活化腦筋,還是要尋真我找靈性了。
3. 宗教觀:禪坐是禪修的一部份;瑜伽又富印度宗教色彩;打坐又容易跟道家氣功養生扯上關係,選一種符合自己宗教信仰的靜坐方式,更能事半功倍。無宗教色彩的靜坐方式也是不二之選。
4. 體能考慮:很多靜坐方法都需要作一些肢體的動作或姿勢,應考慮自身的身體狀況及能力去選擇,勉強只會令自己在靜坐過程感到辛苦而難以持恆去做。
5. 時間:有些靜坐側重靈修,時間越長越能讓練習者有更多時間去覺察、去回顧,故動輒要花上半小時以上。所花的時間是否值得,且看你要想達到的目的及練習時間是否充裕。
6. 地點:有些靜坐是要共修,要集合在同一地點練習;有些需要有足夠活動空間、器材或輔助物、甚至有些要有導師在場監察才能進行,地點環境及交通都是需要考慮的地方。怕麻煩的朋友,亦有一些安全、無地域限制及同時適合個人及集練習的靜坐方法。
7. 科研證明:有關靜坐的醫學研究有很多,足以證明靜坐對人有莫大好處,惟研究單一種靜坐方法的學術或醫學研究,則略嫌欠缺客觀性,心水清的朋友也應該知道,學者研究絕對不會對經費贊助人唱反調,賣花固然讚花香,而那些強調只有某種靜坐方法的獨有好處,就更不要盡信,試問只對單一靜坐方法造出來的研究,如何作出對比?其獨特的好處是如何成立? 只有當其他的靜坐方法都能夠作相同的研究時,才能分辨此等好處是「獨特」還是「共通」。
Mind Tech 科學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