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不再是犧牲自 ... - 百家小天地 (初級督導員) 發表於 3-8-2022 20:43
存在意義不是利我主義,而是利他主義。娛樂城嚴格說來,「我的存在意義是為了讓自己幸福」或「我的存在意義是受人疼愛」都稱不上是存在意義。儘管如此,或許會比「成為有錢人」或「出人頭地」等自我存在意義強多了。
根據剛才提到的、針對關在監獄裡的犯人所做的訪問調查,我們知道多數犯人認為「這個世界沒有屬於自己的容身之處」、「自己不被需要」。會有這樣的想法,係因為從別人或世人眼光來探求自我存在意義,找不到或感受不到其意義的存在。
這樣的話,是否也可以這麼說?存在意義要從自己與他人或世人的「關聯性」中開始探求。
「我不知道自己活在這個世上的意義為何?在過去的歲月裡,我每天都問自己這個問題, 可是一直找不到答案。請問我該怎麼做才好呢?」
那時候沃許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首先,請你走出家門。然後在街上漫步。並且仔細觀察你遇到或看到的人事物。那麼, 你應該就能找到答案了。」
我真覺得沃許說的話具有某種意義。所謂存在意義,就算把自己關在家裡,一個人拚命思考,也找不到答案。只有走到街上,與他人發生關係,跟這個世界產生關聯,才能夠找到存在意義的答案。
翻閱字典查工作的定義,上面寫著「侍奉」。「侍奉」的話,應該要有侍奉的對象吧?就算我說錯了,侍奉對象也不會是公司或上司。絕對不是公司或上司,我認為是「他人」或「社會」。
工作的日語漢字為「働ゑ」,我曾聽人家說,其語源是「取悅旁人(他人)」。這樣不就和字典裡的工作定義不謀而合。不過,雖說是「侍奉」,並不是叫你要犧牲自我。我認為真正的意涵是,為了他人或社會, 要將自我存在的功能發揮至最高境界。
然後,當你將自我存在功能發揮至最高境界,對別人或社會有所貢獻時,你能夠清楚感受到自我存在意義的價值。只想要自己幸福也可以,或想成為有錢人也沒關係,只是這樣你只能算是完成自我,勢必要過著與他人或世界隔絕的孤獨人生。如此一來,你的人生就會完全無法察覺到自我存在意義的價值。
認同感喪失才是失業的真正打擊
當你戴上「工作=存在意義」的眼鏡,就會發現戴上「工作=財富」眼鏡時看不到的各種可能性。
這當中最具革命性的發現是「失業」這個字眼消失了。通常失業是指「沒有工作的狀態」, 說得更正確應該是指「沒有可以獲取收入的工作的狀態」。可是,如果工作與有無收入無關,工作的定義是存在意義,而且每個人都有其存在意義的話,失業的概念就不會存在。
不是只有人類擁有存在意義,世上所有的生物都具備存在意義,大家都是遵循其存在意義生活著。在書中福克思提到,「失業」是人類自己發明的特異現象,是一種不健全的現象。
在氣候變遷、環境破壞、貧富差距擴大、戰爭或恐攻事件頻傳等,只有集結人類睿智與力量才能夠解決的問題堆積如山的現代,失業可能是毫不起眼的問題。失業現象造成的問題,不過是沒有收入,無法生計罷了。失業會造成的重大問題是「身分地位象徵的喪失」。
現在,擁有所謂工作的多數人對於工作都太「同一化」了。換句話說就是,把「我是○○ 公司營業部長」或「我是某知名雜誌的編輯」之類的工作「外在職稱」跟自己劃上等號。
當我們因某個原因失去身份地位象徵時,就會面臨不知自己是誰的風險。失業者應該不會有這樣的感受,我認為定年退休的人多少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人沒有工作,失去身份地位象徵時,假設已經設立謀生的目標,還是無法舒緩內心痛苦, 有的人會因此自暴自棄,甚至有的人因此自我了結生命。
這個現象告訴我們,精神危機比經濟危機讓人更難以克服。如此看來,如果以有無收入或能否賺到錢,也就是以職業觀點定義工作的話,這當中可以說蘊藏著極高的風險吧?
說得更明白的話,我認為除了工作,凡是以有形物的觀點來定義自我,都是非常危險的舉動。
所謂社會地位、住的房子、人脈都屬於「有形物」。為什麼以有形物觀點定義自我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因為所有的有形物都害怕變化,應變能力最差。萬一經濟面或社會出現重大變動, 或是任職的公司倒閉,一旦面臨這些外在變化,這些有形物可能會輕易喪失。
另一方面,無形物並不會因變化而有所影響。無形物的代表就是存在意義。只要以存在意義的觀點來定義自己的工作、自我,就不怕會因為外來的變化而突然失去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