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死亡筆記》證明改編可以超越原著給「L」更好結局

《死亡筆記》證明改編可以超越原著給「L」更好結局

老實說,敝人首次接觸《死亡筆記本》系列作,並不是原作(漫畫)或動畫,而是這齣真人電影版。只能說真的是部精采的電影!劇本好、陣容強,成功的讓我對《死亡筆記本》有濃厚的興致!而看完整部漫畫後,與電影對照,發覺導演用一個意外性的結局了斷整個故事,且不偏離原著情節(甚至有部分強化),同時應該也了結L的粉絲之遺憾吧?wbc經典賽分組

  電影版的架構基本上遵循原著劇情,但還是有部分的原創及修改,敝人在此就只提主要改編的地方來分析──

一、夜神月使用筆記本的出發點:
  背景上,原作的夜神月剛登場時是高三生,偶後考上大學;電影版改成一開始就已經是大學生,而且是法律系的資優生。電影版如此改動,讓夜神月本來立志成為警察、想以法律來匡正社會,到他從現實中體會到法律的極限,開始對法律的效力心灰意冷,強化他撿到筆記本時的心理變化。
  原作的夜神月,只是對周遭充滿缺陷、無聊的人事感到厭煩,簡單來說他是位完美主義者──有相當的潔癖,對於任何不利於世界的汙點,容易產生「清理」的念頭。所以之後他撿到筆記本,著迷於超自然的力量,自然就會有種「殺惡人來拯救世界」的野心。

  電影版所刻畫的夜神月,明顯是位義憤填膺的青少年,從入侵警方網站查到許多逍遙法外的罪犯,甚至犯險去親身接觸到脫罪的罪犯(電影把原作本來設定為飆車族的涉井丸拓男改為假裝精神病患脫罪的殺人魔),憤而把《六法全書》扔於地上,其後撿到筆記本,進而產生肅清世界的心態。以電影開頭來說,算是很有戲劇性的高明手法!

  不論兩版設定主角的出發點差異多大,可以發現有種殊途同歸的奇妙感,共通點就是:兩版的夜神月都同樣厭惡罪惡,起初都可看得出同樣有顆正義、清澈的心,到後來一樣有個「不服輸」的幼稚性格,仗著愚昧的自尊去剪除眼前的障礙。其實夜神月的心靈之所以墮落、無情,就是因為他克制不了本身強烈的自尊心,任由傲慢、自大、剛硬的心不斷膨脹,從他受到電視上的L替身(死刑犯)挑釁就怒殺之舉可見。

  演員的選角,藤原龍也的外型與漫畫上的夜神月有明顯差距(嬰兒肥XD),所幸他不失俊秀,且有出色的演技──有別於《大逃殺》的突破,他成功詮釋出夜神月那般城府極深的天才氣勢,每一段落的心理變化拿捏得很精準,奸詐的微笑也給人不寒而慄的FU!臨死前的狂笑也是讓人瞧的驚心動魄。

二、原創女友-秋野詩織:
  秋野詩織完全是電影版為夜神月自創的大學女友,漫畫上並無此角,充其量也只是代替原作某名與阿月一同搭公車約會的路人女性,電影版倒是把夜神月弄得挺專情的!大學就只交了這個女朋友,而且有別於原作上與阿月交往過的眾多無腦女孩(撇除高田清美),算得上聰明伶俐,堪稱男性眼中外型與智慧兼備的理想情人(香椎由宇好正XD)。
  
之所以安排秋野詩織一角,並不是無意義的創造人物──強化她與阿月之間對正義的理念相左(詩織反對奇樂),在戲劇上造就矛盾及摩擦來製造張力;同時,她到頭來無意間成為阿月的棋子而犧牲,加速阿月與L正式交鋒的腳步,亦凸顯夜神月「以利為先」的無情心態,使第一集的收尾迴盪著悲哀的餘音。

三、夜神總一郎的深度描寫:
  其實原作上L一開始拿死刑犯當替身去挑釁奇樂(夜神月),是極爭議的行為!雖然是死刑犯,但並沒在合法行刑的情況下犧牲掉罪犯,還是難以擺脫「視人命如糞土」的譴責。可是,漫畫的夜神總一郎及那群正義的刑警並沒有對L此舉提出如此質疑,就只是對L鎖定到「奇樂身在關東地區」之智謀感到佩服而已。
  而電影版好的地方,就是讓夜神總一郎對L的行徑不以為然──當他身旁的同事都在稱讚L的同時,總一郎就嚴肅的說出一句:「為了調查而犧牲死囚的性命,這樣的行為與奇樂又有什麼分別?」這是很巧妙的添加,成功讓觀眾對這等灰色地帶有所深思,也強化了夜神總一郎的正義形象!
  除了以上情節,其實電影還是在許多細節上對夜wbc經典賽分組神總一郎有更深度的描寫:像是斥喝松田桃太的兒戲舉止、兒子被囚禁期間的焦急及忍耐,以及第二集結尾那番「法律不完美是因為創造的人並不完美」的說教、勸戒......等等,可見電影並沒有忽略這方面的人物塑造。
  另外,讚賞一下老演員鹿賀丈史,把總一郎嚴正不阿的良好刑警、外剛內柔的優良父親,都活生生的呈現在真人戲劇上!看到電影版最後並沒讓總一郎死掉,令人欣慰不已。(不過兒子到最後死在自己懷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滋味應當不好受吧?QQ)

四、比原作更出色的南空直美:
  原作的南空直美在未婚夫死後(FBI探員雷彭巴,電影版改為雷岩松),憑著自己的一番調查之下,找到奇樂致命性的蛛絲馬跡。然而在不知情的狀況,誤信了夜神月(她並不懷疑阿月是奇樂),被阿月「先下手為強」的除去。
  電影版則強化了南空直美的聰明才智,不但強烈懷疑到夜神月就是奇樂,還大膽主動找上他查問;出示假名後,還聲稱「我剛剛說的並不是真名,你休想殺我」,顯現出過人的自信及細心度。

  而電影版此一改動,亦間接加強了夜神月的本領──在雷岩松將死的一刻,夜神月可以從短暫的時間、狹小的火車窗口,看見前來關懷的南空直美身上之教堂事物的細小文字(查到是哪間教堂訂婚),從這線索去擬定除掉南空直美的策略(犧牲到女友詩織),獲得父親總一郎及警方內部的同情,開始與L面對面交手,可謂高明!(老實說,現實中的人能夠在那種環境下抓到些線索,少之又少呀∼)

五、代替火口卿介的高田清美:
  在L成功掌握彌海砂是「第二奇樂」的線索時,阿月擬定出一連串的「失憶遭囚作戰法」,而讓死神雷姆找上符合此計畫的「第三奇樂」──原作是「四葉集團」的火口卿介;電視是NHN女主播的高田清美。
  在此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電影版的高田清美與阿月素無瓜葛,也沒有原作那條「大學同學」的曖昧路線。電影之所以這樣改編,也是方便劇情進展,又從高田清美的小小魔化(因私怨動用筆記本殺死同事)表現出人心的腐化,且不失邏輯。

六、L的另一結局:
  第二集「決勝時刻」到L、渡、雷姆的死去,已經是原作第一部的終結......然而緊接著,夜神月寫上父親名字的一刻起,是峰迴路轉的高潮!
  有原作迷吐槽阿月此舉破壞了漫畫設定,敝人認為不然!漫畫上阿月內心已浮現幾次「即便犧牲親人也要達到目的」的思路,只是到後來都沒用上而已;電影版只不過「實際付諸」原作上他本來就有的打算而已,因此與原作設定上並沒有矛盾。

  回到正題,夜神月弒父的行為並沒有成功!答案是.......L詐死!這到底怎麼回事呢?原來電影版的L展現出有別於漫畫的必死決心,基本上已一口咬定阿月就是奇樂了!(電影應有九分懷疑;漫畫則還處於半信半疑的狀態)同時還火速確定「假規定」、「彌海砂是第二奇樂」等線索,甚至還神不知鬼不覺的
  掉包了筆記本(由於原作上L本人已死,此舉由傳人尼亞所為XD);而為防夜神月殺他,L利用到「控制死亡時間23天」的規定,將自己的名字寫上去,賭下23天的期限促使夜神月原形畢露。

  而在雷姆寫下他名字之時,已屬無效,他就順勢詐死,讓在遠方看著監視螢幕的警方們(包括總一郎)目睹阿月的真面目──這真的是不得不佩服電影版的L!讓奇樂事件無法像原作延續到5、6年後,漂亮的擊敗了夜神月。電影版的此一手法,相信喜愛L多過尼亞、梅洛的漫畫迷看到這樣的結果,應當是興奮至極        吧?

  讓L在電影版親手了結此事,也補償了一群「L迷」的心願。原作尼亞回嗆阿月的那句:「你不過是殺人犯罷了!而這本筆記本是史上最邪惡的殺人武器──」在電影版就順理成章的移植到L口中了!電影版移花接木的做法著實恰當。
  阿月死後,總一郎在第23天來探望Lwbc經典賽分組時,L誠心向他道歉(之前利用死囚、冷言旁觀等各種激進作法來查案),甚至還表達出在總一郎身上找到父親的感覺;總一郎向他鞠躬致敬而離去,L坐在原地,拿著只咬了一口的巧克力平和解脫,寧靜卻壯烈......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