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氣,是因為心太累!終結壞脾氣的8個方法

生氣,是因為心太累!終結壞脾氣的8個方法

最近人們很喜歡把「暴怒症」掛在嘴邊,事實上,並沒有這種醫學名詞,正確名稱應該是「陣發性暴怒障礙症」。反覆出現突如其來的暴怒情緒,尤其生氣時會出現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行為,這樣的症狀很有可能會如此被診斷。炫海娛樂城

但是「陣發性暴怒障礙症」實際上並沒有很明確的病癥。舉例來說,就算某人每次生氣時,都習慣對人拳腳相向,也不能立刻診斷他就是患有陣發性暴怒症。必須進一步觀察當時的情況是否足以令人動怒、表達憤怒的方式是否合宜、當事者是否有對其他人造成傷害,還有是否能感受到憤怒的情緒,並嘗試恢復平靜等。

即使上述情形全部都符合,也有可能並不是陣發性暴怒症,因為憂鬱症、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都有可能會出現這類症狀;或者是因為人格上原本就有問題,才會出現暴力舉動;還必須進一步了解,背後是否跟患者有神經系統疾病或內科疾病有關。

但更重要的是,要小心陣發性暴怒症是否被拿來濫用在法律免責上。為了錢殺害親人、分手心有不甘而去縱火,或是看對方不順眼就拿棒球棍去打人,這很明確是犯罪行為;若這些人不會覺得自責愧疚,那只能說明他們是欠缺倫理道德感,不能從心理疾病上來探討原因。

大多數善良市民是不會因為生氣就拿棍子去打人,或是在外套裡藏刀去刺傷別人,甚至是連在足以動怒的情況下發完脾氣後,還會在心裡懊惱後悔:「我應該再多忍一下的,剛剛不該大聲叫罵......」或自我反省:「我是不是也有不對的地方?」甚至為此感到自責:「沒能再多忍一下是我的不對。」因為大部分的人內心都是善良的,出發點也是出自於好意。

事實上,被診斷為陣發性暴怒症的人並不多,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陣發性暴怒症的發病率不高。雖然每當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令人震撼的犯罪事件時,常常會聯想到是不是跟情緒控管障礙的心理疾病有關,但實際上這些犯罪者患有陣發性暴怒症的可能性相當低。

但為什麼暴怒症這樣的用語會如此廣為人知呢?難道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積累了許多憤怒的情緒嗎?

就算老公一喝酒就拳打腳踢,也忍耐著不離婚,想著:「為了孩子們,我得忍耐才行。」結果到最後把自己壓垮;上班族忍受著上司時不時口出惡言,心想:「我不想被公司開除,得忍耐才行。」面對以為自己是國王,對人頤指氣使的奧客,捏著大腿強迫自己面露微笑:「如果跟他據理力爭,等下發生問題就麻煩了。」以上所述不斷壓抑怒火的人,在社會當中多得不可計數。而這些懷抱怒火的人,會在哪裡引爆情緒呢?

想一想,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得因為一點小事就得理不饒人,吃了點虧便要扯起嗓門大吵一架,硬要據理力爭拿回自認應得的好處,只要「稍微忍耐一下就會吃虧」的想法,像傳染病一樣莫名地擴散開來。

我們像中了毒般易怒焦躁,受了一點小刺激,就忍不住大動肝火,似乎是覺得只要對別人發脾氣,就可以暫時解決情感上的問題,而且也可以藉機控制別人。久而久之,每當只要覺得挫折或是無力脆弱時,便習慣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感受到壓力時,也會透過發脾氣作發洩。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最大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因為我們都太累了。旅居德國的哲學家∼韓秉哲教授曾說:「我們都住在『疲勞的社會』裡。」一整天為了工作忙碌奔波的雙薪家庭,下班後夫妻吵架的可能性自然很高。

我想,任誰都曾有過這種經驗:即使在公司被上司辱罵一頓,仍默默承受,忍氣吞聲;或是接待客戶時總是面帶微笑,但回家後卻為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對家人大呼小叫。

這是因為工作耗費了太多能量,以致於讓我們在情緒控管上出了問題,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自我耗盡(Ego Depletion)」。當我們汲汲營營於追求競爭、成果、金錢和效能時,就很容易讓自己經常陷入自我耗盡的狀態中。

當陷入自我耗盡狀態時,會變得難以遏制怒火和衝動,即便只是受到一點刺激,也會變得敏感而反應過度,尤其是自己的需求無法被滿足的話,更容易情緒失控,導致怒氣一發不可收拾。

你是否變得比平常更敏感、更焦躁不安?即使是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也忍不住大動肝火?是否會覺得某個人令你很生氣?如果上述這些情形都符合,就需要懷疑自己是否已處於自我耗盡狀態,重新檢視自己是不是一直以來過於忍耐並強迫自己,導致能量耗盡。

如果難以遏制憤怒的情緒,這是大腦陷入疲憊狀態的一個警訊。此時,千萬不能再有「再稍微忍耐一下、再多撐一下、再多加努力一些」,這種把自己榨乾的想法。需要回頭重新檢視自己是否該停下來調整腳步,吃一頓熱騰騰的飯好好休息,允許自己有讓腦袋完全放空的時間。

TOP

發新話題